“有你的快递。”
舍友把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扔在我桌上。
我心头一紧,又到了月初,我的“卖身契”来了。
拆开文件袋,里面果然是那份熟悉的“亲情借款协议”。
上面是我爸的字迹,
“甲方:阮洛河(出借人)”
“乙方:阮羲和(借款人)”
“借款金额:人民币伍佰元整。”
下面还有严谨的条款,规定了“年利率”为零,以及“还款期限”为我毕业工作后的十年内。
我必须在乙方签名处写下“阮羲和”,再用红色的印泥,按下我右手大拇指的指印。
然后,自费,用快递寄回。
舍友好奇地凑过来:“羲和,这又是什么?学校的助学***申请吗?怎么每个月都要签?”
我慌忙把协议塞回文件袋,脸上烧得厉害。
“嗯…是,流程比较复杂。”我含糊地撒着谎,心里却像被泡在黄连水里,一阵阵发苦。
这份协议,是我那对体面的父母,为了在新配偶面前彰显自己对前任的孩子“有分寸”,而精心设计的一场羞辱。
我打开手机,那个名为“相亲相爱一家人”的三人聊天群里,正热闹着。
我爸大学副教授阮洛河,刚发了一张他继子小宝临摹的字帖,龙飞凤舞。
配文是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小宝的专注力,非同龄人可比。”
我妈,艺术馆副馆长刘玉琴,立刻甩出一张她继女小贝在画展上的照片,穿着洁白的公主裙。
配文是:“艺术的熏陶要从小抓起,小贝的气质,是刻在骨子里的高贵。”
他们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,炫耀着自己在新家庭里过得多么幸福。
没有一个人问我,协议收到了吗?钱呢?
仿佛寄出那张纸,就完成了他们为人父母的全部义务。
我点开我爸的头像,对话框里还停留在我上周发的消息:
“爸,我最近胃总疼,想去医院看看,能先预支点钱吗?”
消息一直没有回复。
我关掉手机,摸了摸自己隐隐作痛的胃,为了维持生计,我找了份在食堂后厨洗碗的***。
油腻的碗碟堆成小山,我的手上早已被洗洁精腐蚀出了好几道细小的口子,一碰水就疼。
小说《生活费从转账变成了每月一张“亲情借款协议”后,我杀疯了》 试读结束。
更新时间:2025-09-27 19:34:34